博物馆里的思政课,需要在学习中开展丰富多元的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发现“潜值”,打开“五卡博物行”的过程性评价 家庭金卡、党建红卡、研学黄卡、实践绿卡、科技蓝卡组成博物馆“五卡通”,我们以“五卡”研学体系为核心,串联博物馆与思政教育,将革命精神、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实践,把每一次的经历记录在“五卡博物行”中,让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扎根于新时代学生的心中。 家庭纪念金卡。以家庭为单元的博物
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近年来,红色研学旅行“热”力十足,被视为行走的思政课,“金课”迭出。学生一路看、一路听,在观察与思考中感受红色精神力量的冲击,于思想深处激起层层波澜。 红色研学旅行具有鲜明的优势和特点。一是吸引力强,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研学旅行相比,红色研学让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激发他们关注与探索的欲望;二是真实度高,红色研学的最大特点是在翔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还原历史情境
2025年河南省研学旅游奖补资金拟奖补单位公示 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申报2025年河南省研学旅游奖补资金的通知》要求,经自主申报、专家评审、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会议研究决定,拟对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27个单位进行奖补。现予以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自公示之日起计算)。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可通过书面形式于7月8日前向省文化和旅游厅反映,并提供必要的佐证材料,以便核实查证。以单位名义反映的,
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就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指出:“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工具和方法。另一方面,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启智、心灵的培养,不能丢掉对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AI时代,教育将迎来巨大变革,但是,无论如何变化,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的真正本质是铸魂育人,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灵魂对灵魂的启迪,承担着塑造生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红色研学作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使命,更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实践平台。 近年来,大中小学红色研学如火如荼开展,各级各类学校通过课程整合与红色实践相结合方式,在青少年价值观塑造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在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上
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文物部门要加强社会讲解和研学服务的规范和引导,支持建立所在地区准入管理和监管机制,推动有序健康发展。 一起来看具体内容。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25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 办博函〔2025〕7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各有关单位: 暑期是公众特
6月27日,2025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开封市召开,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工作会议部署,就发展文旅产业、建设文旅强省作出安排。省委书记刘宁出席并讲话,省长王凯主持,省政协主席孔昌生出席。 刘宁强调,召开这次大会作出系统部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是顺应文
学生走进实验室,用图形化编程工具操控机器人完成任务;在科技企业,分组合作搭建智能垃圾分类模型,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精准分类……时下,随着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AI研学成为研学市场“新宠”,如何规范其发展,以此助力人工智能教育?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暑期临近,学生家长刘小平正为孩子筛选新的AI研学项目,“孩子对AI很感兴趣,我们也想让他往这方面发展,所以今年暑假打算让他参加相关的研学活动,去华
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然而,这场以“知行合一”为内核的教育改革,却在实践中遭遇了形式化困境。当劳动课沦为照片墙上的摆拍、课程表上的虚设时,我们不得不深思:这场教育变革究竟需要怎样的系统性重构?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价值认知、课程建设、监管机制、评价体系、考试制度五个维度进行立体化革新,构建劳动教育的完整生态链。 第一,重构价值认知。劳动教育的形式化困境,本质上是
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补充,能提供直观的文物资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形成相应的跨学科学习主题。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能打破学科壁垒,重组教学内容,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博物馆+大主题:厘定博物馆思政学习目标 我们梳理了各年级、各学科教材内容与多家博物馆资源的结合点,明确不同学段博物馆思政课的育人目标,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价值目标的纵向衔接,围绕不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