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支撑。作为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小学科学教学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特点,因此推动人工智能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机融合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人工智能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科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育人场景,更赋予了小学科学教学新的活力。山东省菏泽市丹阳办事处何楼小学基于人工智能视域探索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师范附属小学以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实践探索,在科学教育领域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帮助学生打开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大门,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强基固本,打造优秀科学教育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是科学教育的核心驱动力。学校从优化管理体制、培养专业人才、促进教师成长等多方面发力,形成了坚实的师资基础。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由分管校长挂帅,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协同合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事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培育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改革价值。然而,当下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 冷热问题:重形式轻内涵,重投入轻实效。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仍未真正“破题”,呈现冷热不均的现象。一方面,部分学校在政策改革层面“雷声大”、实践层面
山东省济南市辅仁学校(简称“辅仁学校”)是一所年轻且特色鲜明的学校,2024年初成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辅仁学校依托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优质的教育资源,秉持“共享生命成长”的教育理念,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构建了以“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纵横交织”为特色的九年一贯制课程体系。在以科学思维培养为重点的科学类融合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系统化、创新性探索,课程改革成效显著。 辅
2025年秋季开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迎来了一篇令人瞩目的新增课文——《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这篇课文节选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华景时代策划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天眼:南仁东传》,作者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它的入选,不仅是对一位科学家的致敬,更是对科学家精神的传承。 1.从仰望星空到成为星辰:南仁东与“中国天眼”的传奇 南仁东是谁?他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中国天眼”(FAST)的首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方面经验解决劳动中出现的问题,发展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创造性劳动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劳动跨学科项目兼具开放性和实践性,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浙教版《劳动》六年级“劳动工具的改进”为例,着力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劳动跨学科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教师通过呈现有效的驱动性问题和层层深入的活动任务
当前,劳动教育虽然已经普遍进入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但存在着劳动教育“学科化”、劳育与其他诸育相互割裂,或者将劳动教育与其他课程简单叠加等问题,难以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也不利于加强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有机融合。在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倡导五育并举的背景下,以“五育融合”的思想优化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从而走出上述“学科化”等困境,已成为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回应新
近日,财政部会同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体育总局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明确对符合条件的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方案》提出,支持旅馆服务、旅游饭店服务、民宿服务、露营地服务等住宿服务相关经营主体改善住宿服务环境,加强设备更新和基础设施升级,强化住宿服务与旅游、康养、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充分利用多种思政教育资源,统筹构建多主体、全过程、全方位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大思政”育人体系,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优
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下,劳动教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作为重要的教育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并进行跨学科课程设计,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 劳动教育元素的挖掘 (一)课文中的劳动场景与人物 1.农耕劳动: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一课中描绘了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