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10月30日下午湖南韶山毛泽东广场上,来自湖南各地的3800多名学子高举右手,庄重宣誓,“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就此开启。 近年来,湖南省以韶山为试点,着力扩大红色教育覆盖面,推出“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新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20批35万多名学生先后走进韶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
多年来,小学思政课的教学评价一直面临难点。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该目标的评价难度较大、实践经验较少,因此导致对小学思政课的评价往往更多停留在知识层面。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对教与学的评价统一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评一致性是提升小学思政课实效的关键。当前,小学思政课教学应该如何落实教学评一致性?
美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抓手。美育从“美”的感性层面浸染心灵,思政从“德”的理性层面塑造行为,二者围绕“审美”和“育魂”两大功能目标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效应。为了加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更好践行课程思政的任务和使命,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高级中学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紧扣美育主线,探索“美育思政”新模式。学校优化美育思政路径,深化美育思政内涵,深刻挖掘美育中的思政元素,将美育引入思政实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打造高质量思政课离不开改革创新。近年来,“行走的思政课”成为许多大中小学校和区域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尝试。探析“行走的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实践进路与优化策略,对于办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在行走实践中增进对理论的理解认同具有积极意义。 “行走的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行走的思政课”是一种将思政课教学空间和资源拓展到广阔社会生活中去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在